专家指出,2020年上半年,发债、特殊转移支付、减税降费精准协同发力,有力支撑了经济复苏。展望下半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重实效。减税降费将持续发力,全年减负规模有望超2.5万亿元人民币。抗疫特别国债将于7月底前发行完毕,相关资金将切实直达基层民生。

多项举措加速落地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从增加1万亿元人民币财政赤字规模,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抗疫特别国债,到安排3.75万亿人民币元规模专项债,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一系列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有为”。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新增的两个“1万亿元”要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介绍,6月底前具备条件的直达资金已全部下达地方,增强了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有力支持基层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与此同时,抗疫特别国债也在陆续落地。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介绍,截至7月16日,抗疫特别国债已发行12期,累计发行7200亿元人民币,完成“1万亿元”发行任务的72%。

地方债发行和使用也在提速。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共发行地方债34864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增债券27869亿元人民币。截至7月14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24万亿元人民币,全部用于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领域。其中,约有2200亿元人民币专项债券用作铁路、轨道交通、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作用明显。

此外,截至7月14日,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已支出1.9万亿元人民币、占发行额的85%,其中有14个地区支出进度在90%以上。

减税降费层面,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陈东浩表示,今年以来,一系列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及时出台,包括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加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出台扩大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完善出口退税等稳外贸税收支持政策,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医保费用,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一揽子举措,加速释放惠企红利。

有力支撑经济复苏

业内指出,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由负转正,积极财政政策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财政收入向好则进一步印证了经济企稳复苏的态势。

刘金云介绍,6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2%,增幅由负转正,为年内首次月度正增长。工业增加值连续三个月增长,带动增值税降幅由上月的5.5%收窄至2.7%;进口在4月、5月两位数下降后,6月转为增长6.2%,带动进口环节税收由负转正,增长7.5%。

展望下半年,专家指出,财政政策将会延续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取向,以减税降费为代表的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将持续发力,同时,提高政策绩效,更加精准、更重实效地贯彻落实已出台政策。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财政部将全力保障剩余2800亿元人民币抗疫特别国债在7月底发行完成。减税降费也将持续发力,2020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或超2.5万亿元人民币。此外,将持续抓好直达资金管理,盯牢直达资金使用,加强监控,强化问题整改落实,及时跟踪完善政策,确保有关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延续更加积极有为的取向,重点是落实前期出台的政策,提高政策绩效,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以及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等。同时,根据疫情防控以及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灵活调整,平稳渡过这一特殊时期,为经济持续恢复积蓄能量。

来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