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职场阴暗面:不懂这4点,饭碗丢了都不知道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一个一夜暴富的梦想。
作为一枚年轻上进的HR,我深知,梦可以瞎做,但生活会把你摁在地上狠狠摩擦告诉你,你自己有几斤几两。
做薪酬的HR,有两大悲剧。A、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我都解决不了。
B、钱花了跟没花一样。
由于通货膨胀,贵的东西就是好用的自然规律似乎在不断动摇,更让人气愤的是,便宜的东西不好用却岿然不动。
很多HR,面对候选人的期望薪水,都束手无策,似乎达不到期望薪酬,候选就永远进不来一样。
前两天余额宝和天弘基金联合发布的一份《余额宝90后攒钱报告》,你看到的都是90后天天喊穷,却不知道90后攒钱的人数已经超过了60、70、80后的总和,他们余额宝的余额平均是待还金额的4.5倍。
你看,在这个严峻的现实面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永远都不要相信候选人的期望薪资,既然是期望,那么期望值一定是可以被管理的。我们做薪酬的时候,以为都已经很了解员工,很了解员工的薪酬期待,却发现你连基本的人才画像都理解错了。
你看,现在做薪酬的,不懂点人才画像,似乎都不能说自己是合格的薪酬HR。
做招聘的HR,都有一个幻想,就是优秀人才入职的时候,都希望能“蛟龙入海”。可实际的效果往往却是:饺子下锅。
经常有HR抱怨,自己公司又招了一个水货经理人,面试到时候头头是道,当工作了一会后,你根本不知道他下一步是灵光乍现还是在线作死。
运气好点,可能你入职到一家流程规范、人才辈出的大公司,以为一切都稳了,但没想到的是:江湖险恶,不是一句空口白话。
巨头们打起仗来,有时候真是不太管个人的死活,一不留神就容易成为牺牲品,不信你可以去问问当年「阿里来往」、「腾讯微博」等被临时淘汰事业部,他们公司HR的命运。
基本只有被调整、被优化两种结果。
10个中能有1个善终的,就已经不错了,而那个善终的往往是看懂了企业战略,提前申请转部门,离开是非之地,重新开始安营扎寨,最后才得以善终。
你看,现在做招聘,你不懂一点战略,能不能活下去,可能都是个问题。
接下来说一下做绩效的HR。做绩效的HR,普遍都是比较单纯,他们只有一个期待:员工能在任何场合都实话实说。
因为他们已经尝过太多次被骗后的苦涩。
比方说,候选人在面试的时候胡乱吹自己的能力,进来后定目标,定好目标之后最后发现业绩和产出不行,然后大家却来骂做绩效的HR工作不到位,考核不人性,执行不到位。
后来做绩效的HR才恍然大悟,原来自我认知这个东西,都是七分假三分真,就像你去征婚,女同志哪个不是介绍自己善解人意,温柔大方,男同志哪个不是风趣幽默,为人正直?
这种行为可以叫做:礼貌性灌水。
所以做绩效的HR,一定告诉招聘HR,有时候候选人:他就那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选择是双向的,灌水也是双向的,这是成人世界的体面。
你看,现在做绩效,你不懂一点招聘,都似乎都成不了一位合格的绩效HR。
做培训的HR,都有一个期待,就是期待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相对稳定的时候再做培训,这样可以一下子看出培训的效果。变化快的环境,对做培训的HR的KPI,特别不公平。
但实际的情况呢?互联网让人才战已经是白热化,如果你人才培养做的不好,不少HR可以凭运气找的饭碗,可能又得凭本事砸了。
关于人才培养,最近两年惨案频发,大家看看法院的判决书,给大家掀一掀巨头们的底裤,那里有你平时看不到大厂们凶悍的一面。
这是某著名搜索巨头和某很跳的小巨头之间的一场恩怨,员工跳槽,大厂反手就是一个诉讼。
为什么要诉违反竞业?因为企业培养了你,你却成为一个白眼狼。
尤其是大公司,制度不是跟你开玩笑的,非常复杂,里面都有制衡和后手,只不过人家选择的是:普遍性违规,选择性执行。
你看,现在做培训,你不懂一点劳动关系,似乎都不能说自己是合格的培训HR。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