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欧盟商会携手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发布在华欧盟企业《商业信心调查2021》,该项年度调查是由585家欧盟商会会员公司完成,就在华欧洲企业2020年业绩以及未来前景等相关问题作答。

在华欧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究竟如何呢?

 

六成欧洲企业拟扩大在华业务

 

中国欧盟商会董事成员夏澜指出:“在整体收入大降的大环境下,数字比我们的预期要好得多,42%的成员都表示利润有所增加。”

中国欧盟商会表示,中国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快地遏制住了新冠疫情、去年经济增长就已重新提速,使中国成为了欧洲经济增长和利润的更重要来源,“中国市场的韧性为欧洲企业在新冠大流行风暴中提供了急需的庇护”。约一半的受访企业在中国的利润率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一比例远高于去年调查中的38%。

囊括了路易威登、迪奥、纪梵希、芬迪等多个奢侈品品牌的法国LVMH集团在其2020年度报告中就提到,全球市场业绩被迫萎缩,中国市场在2020年疫情后起到了关键作用,主要品牌在华销售增长率都非常高。 

中国市场也成了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集团的“助推器”,2020年宝马创下进入中国以来最好的销售记录。 

收益率的显著提高,使欧盟企业对于在华前景的预期达到2014年以来的最佳水平。68%的受访企业表示对于其行业的业务感到乐观。企业离开中国市场的意愿也明显低于前几次调查。60%的受访企业表示正考虑在2021年扩大在华业务的规模,较去年调查的51%上升近10个百分点。

对于欧盟企业界来说,大家已经得出结论——如果一家企业的在华业务不够强大,这家企业就不可能具备全球竞争力。

 

实现供应链“本土化”

 

近两年,一些西方媒体不断鼓吹贸易摩擦和疫情相关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外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的成本和风险等言论,欧盟官方从政策到舆论上也在鼓励欧洲企业将产业链分散化或迁回欧盟周边地区。

2020年2月中国欧盟商会和德国商会曾对其会员开展的一项联合调查也显示,不少受访企业表示将在未来加强全球供应链的弹性,通过开拓其他市场来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

不过,本次调查中,实际情况与之前预期截然相反。调查显示,欧盟企业正在加大在华供应链建设而非撤资。在从事制造业的受访企业之中,四分之一的制造商打算至少将供应链的一部分迁入中国,其中4%则打算将供应链完全迁入中国,而仅有4%计划将现有的在华投资转移到其他国家,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也就是说,打算将供应链迁入中国的企业是打算将供应链迁出中国的企业的五倍之多。

“在华欧盟企业并不计划离开中国市场并与其脱钩,相反正在确保能够在中国采购他们所需要的一切,避免跨境采购和运输。”夏澜指出,“他们尽可能多地在去做这方面的尝试。”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约尔格·武特克也表示,他观察到,在华欧企有明显的“本地化”趋势。

当然,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对现在依然是个困难。34%的制造型受访企业表示,某些进口零部件或设备根本没有可用的替代品。其他受访企业虽然表示能够在中国找到替代品,但也面临着成本增加、质量变差或引发兼容性等问题。

不过这对于我国对口企业来说,却不失为一个发展良机。

 

中方继续为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好营商环境

 

对于该报告所发布的数据,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也表示,报告指出“中国市场的韧性为欧洲企业在新冠大流行风暴中提供了急需的庇护”,73%的受访企业表示去年实现了盈利,另有14%的受访企业表示实现了收支平衡,约68%的受访企业对所在行业未来两年的商业前景持乐观态度。报告还指出,四分之一企业表示正在或即将加强在华供应链建设,约一半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的利润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一比例远高于去年的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背景下,报告有关数据充分体现中欧经贸合作的强劲韧性、旺盛活力和光明前景。

“一段时间以来,多个国际权威机构发布报告,认为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为各国企业在华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汪文斌说,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报告将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8.5%,再次证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抗疫成果的肯定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对于报告中提到欧洲在华企业的一些关切,汪文斌强调,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为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各国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为中欧经贸合作开辟新的空间。

“中方将继续为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希望包括欧方在内的有关各方也能够为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和发展提供开放、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汪文斌说。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