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活着,最想做到的两件事:一是健康,二是长寿(最好不死,虽然这不可能)。

显然,运动是有利于健康的,于是就衍生出一个问题:运动是不是能让人长寿,或者说是运动还是躺平更有利于长寿?

答案是,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举出许多相反的例子,比如:

江苏省曾发布过一份《江苏省百岁老人调查报告》,这个调查共涉及2095位百岁老人。其中有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受调查的老人中,绝大多数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受调查期间,都不怎么参加锻炼。

挪威也曾做过一项涉及1567位、年龄在70至77岁的老人的调查,时间跨度长达5年,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通过对照研究发现,每周参加两次高强度运动的老人,身体最好,5年死亡率仅3%,在各对照组中最低。

这些个案,哪怕是对一群人的研究,所得出的调查结论,也不可能得出一个绝对的结论,因为一个人是否长寿涉及太多的内外因素,并不由“是否爱运动”这一个因素影响。

乌龟不动长寿,所以人不运动、更有利长寿?

许多不爱运动的人,都会举“乌龟不动能活八百年”这个例子。这样的例子并不恰当:

(1)人不是乌龟,人和乌龟的身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乌龟的“静”的行为方式,是否也有利于人类长寿,需要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2)即使“静”的行为方式有利于长寿,那么怎样“静”(静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长寿的效果呢?

比如除了日常活动,其他时间最好都躺平,还是每天要保持多久“静”的时间,或者要和乌龟每天“静”的时长保持一致吗?

就算我们只通过日常观察或生活经验去体会,也会发现:运动即便不能让人长寿,至少它有利于人的健康,而长时间、长期的“静态”生活方式则一定催生出许多健康问题。

事实上,早有科学研究发现,衰老机制在不同的物种之间,多半是不同的。即便科学家常用各种鼠类来做关于长寿的实验,但鼠类和人类有很大不同、差距显著,在衰老模式上也不一样。(《我们为什么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观念》海南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第113页)

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和保持锻炼者的身体健康水平,提升运动能力。

比如,参加慢跑等有氧运动,在几周的时间内,就可以快速改善锻炼者的心肺功能,在两三个月内就可以让人瘦一圈。心肺功能的增强和消除肥胖,都可以显著改善健康状况。

再比如,长期参加力量训练的人,除了能保持较高的肌肉量,还能达到维持健康骨密度的作用,这对于中老年人尤其重要。

但是运动对于健康的确定性作用,并不能说明参加运动锻炼就一定能让人长寿。英年早逝的运动达人,也很容易找到。

不过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运动有助于长寿”这样的观点。2016年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哪怕每天只是跑步几分钟,也有助于延长寿命。而早在2011年,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就曾发表过相关的研究报告称,每天快走15分钟,或许能延长3年寿命。

为什么我们会衰老?

关于衰老的机制,有许多学说。其中最常听说的一种是,自由基假说。

这种衰老理论认为,衰老的过程是因为自由基对细胞和组织的损害。衰老的发生,是因为人体内的自由基增加了,引起细胞死亡。

而运动锻炼,可以减少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对于抗衰老有积极的作用。

观察那些长期锻炼者,特别是有几十年健身经验的人,会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要比同龄人显得更健康、更年轻。

无论从实践,还是从各种研究来看,健康运动对于改善身心两方面的健康状况,抗衰老的作用是明显的,确定的。

运动确定可以使锻炼者更健康,但不一定能够能让人长寿(因为长寿涉及太多的复杂因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可能有助于长寿。

因此,想长寿的人们,是准备学乌龟“静态长寿”,还是积极锻炼、健康地活下去呢,应该会有明智的选择。

来源:网易健康